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宣传内容:
(一)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促进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。
通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、沼渣沼液还田等循环农业技术和以“三沼”、秸秆利用为纽带的循环农业生产模式,不仅有效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,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能力,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,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基本要素的污染问题,从源头上控制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,全面提升了农产品品质,提高了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。据调查,一个“四位一体”生态循环模式的蔬菜大棚,比普通大棚可以增产15%~20%,平均亩增收可达6000元左右。每个 蔬菜大棚都采用盖上了 塑料大棚膜、农膜,所有的农产品都包上了 塑料包装膜。一个10立方米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,可满足2~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,可减少40%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,平均每亩节本增效550元左右。一个连续两年使用沼液灭菌杀虫的果园,可增产15%,产品品质可提高一个等级,效益非常可观。据测算,如果我省的秸秆全部还田,产生的肥效相当于全省氮肥年需求量的60%-70%。如果用秸秆来发展食用菌,增值空间更大。一个300平方米的食用菌大棚,可转化15亩的小麦秸秆,生产草菇5吨,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,每亩秸秆平均增值2000元左右。
(二)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改善农村环境、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。
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分割,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,特别是农村生活垃圾、污水、农作物秸秆、人畜粪便等带来的污染长期得不到治理,农村脏乱差的问题相当突出。近年来,通过推广农村沼气,推行“一池三改”,实施农村清洁工程,人畜粪便、作物秸秆进池,沼渣沼液进地,不少地方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,村容村貌大为改观。以户用沼气为例,一个10立方米的沼气池,每年可处理10-15吨人畜粪便或1-2亩地的农作物秸秆。如果能按照“十二五”规划的初定目标,完成农村户用沼气和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任务,全省每年将处理掉人畜粪便7000万吨,可使1000万亩农作物秸秆得到转化。所生产的沼气每年平均可替代薪柴690万吨左右,相当于1600万亩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,可减少700多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。 |